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23的文章

吸奶嘴和吸手指會造成暴牙嗎?

「媽媽,你的寶貝是不是會吃手手啊?而且吃的是右手?」 「誒?醫師你怎麼知道?他在家每天都一直吃大拇哥啊.....」 「媽媽你仔細看看,上下門牙之間是不是咬不到,有一個洞?這就是放手指的位置啊~」 很多寶寶都會有愛吸奶嘴、或者吸手指的習慣。到底這些習慣,會對牙齒排列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吸吮對於嬰幼兒的重要性 吸吮和吞嚥的動作,於胎兒形成約十三週左右開始發生;吸吮的活動會促進整個顏面、口腔肌肉及周遭組織的發展。嬰兒出生後,在學會咀嚼之前,吸吮乳汁的動作也是嬰兒營養的主要來源。根據研究指出,吸吮母乳(親餵)對於臉型的發展是最自然的;如果真的無法親餵,則會將乳汁放在奶瓶中餵養,但吸奶瓶對於口腔肌肉的影響就和吸吮母親乳房不同,因此專家建議要挑選有彈性、長度不要太長的奶嘴頭。 由於甫出生時吸吮乳汁是主要的營養來源,我們常常觀察到嬰兒有尋乳反射(Rooting reflex):當你用手指或奶嘴輕觸新生兒的臉頰或嘴角,寶寶會將頭轉向刺激源,同時張開嘴巴,這種反射會在出生後3~4個月後逐漸消失。另外一個則是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只要將媽媽乳頭或奶嘴頭放進寶寶嘴裡,就會自動出現吸吮的行為。但隨著寶寶的口腔肌肉愈來愈發達,後臼齒萌發,則吸吮動作慢慢會被咀嚼能力所取代,可以讓寶寶吸收來自半固體食物更多元而豐富的營養成分。 寶寶有口腔期,讓他吸奶嘴才有安全感? 但是寶寶沒有在吸吮乳汁的時候,也常常吸自己的手指頭,或者愛吸奶嘴?這稱之為非餵食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這種在非進食時間的吸吮動作,常讓幼童感覺更有安全感或愉悅感,是口腔期的正常表現(0~1歲之間),甚至被認為是建立人格發展的重要階段,一般來說不需要特別阻止,但要保持奶嘴的清潔。隨著孩子成長,吸手指或者吸奶嘴的習慣,多會在幼兒二至四歲間逐漸消失。 吸奶嘴的時間愈長,牙齒愈歪斜 但長時間的非餵食性吸吮,確實會對口腔肌肉與臉部發展產生不正常的影響:最常見就是孩子白天遊戲時,或者睡覺時整夜含著奶嘴,奶嘴放置的位置會使得上門牙往外突出(暴牙)、甚至上下門齒之間無法碰觸咬合(開咬);在吸吮時,左右兩側臉頰肌肉持續對牙齒施加壓力,也會造成牙弓狹窄、牙齒排列紊亂。研究發現,當上下門齒無法咬在一起,對發音也會有影響,例如發「S」的音就會不標準;而吸手指如果太久,甚至會造成手指骨骼變形。 長期吸奶嘴,...

SOS! 小朋友牙齒撞到了,該怎麼辦?(乳牙篇)

「醫生!我家三歲的弟弟剛剛在浴室跌倒,撞到地板,牙齒流血了!該怎麼辦?」 「現在牙齒的狀況如何呢?」 「我在網路上搜尋了緊急處理方式,把掉下來的牙齒泡進冰牛奶裡了。在這裡!」 「嗯~爸爸你的緊急應變能力不錯。不過,這是恆牙脫落時的處理方法。乳牙撞掉了脫落,處理方式不是這樣喔。」 乳牙與恆牙的外傷處理方式不同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簡述了恆牙外傷的處理方式(可參閱 恆牙的外傷處理 )。牙齒外傷受撞擊的多半以上門牙為主,若是整顆牙齒脫落,恆牙建議先植回原位,後續再做追蹤處理。牙根外面其實包覆了一層牙周膜,如果可以保留這層牙周膜的細胞活性,植回牙齒的預後會比較好,所以從牙齒脫落,到讓牙醫師植回原位,中間的這段時間,會建議將牙齒浸泡在與牙周膜細胞等張的溶液中,其中冰牛奶就是最容易取得的溶液。 但是植回的牙齒,在兒童和成人會有不同的發展;由於脫落時牙周膜可能會受損,或是滯留在外面的時間太久才種回,或者是沒有浸泡在合適的溶液中,都可能導致牙周膜後續壞死,牙齒就會直接跟齒槽骨沾黏在一起,此時若牙醫師用器械敲擊牙齒,會發出比正常牙齒較鈍的金屬聲。成人的恆齒沾黏仍可以使用很久的時間,但對於還在發育的兒童來說,命運就大不同了。旁邊未受傷的牙齒,因為有健康的牙周膜,牙齒會隨著齒槽骨的生長發育而持續移動;但牙周膜壞死的受傷牙齒,則會一直留在原地,不會隨著齒槽骨的長高而移動,過了半年一年,此顆牙齒將會比旁邊的牙齒要來得矮一個頭! 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恆牙,牙醫師會用很多複雜的方式去處理;但是乳牙若發生沾黏,則可能影響下方恆齒的萌發,甚至沾黏部位的齒槽骨可能會凹陷!這時就要搬出兒童牙科最重要的原則: 「乳牙的保留雖然重要,但一切要以不傷害恆牙為原則。」 筆者遇過這樣的案例:四歲帥氣的弟弟,媽媽帶來看診時已是乳門牙外傷後二週。撞到脫落的第一時間,媽媽將牙齒泡在冰牛奶中,立即帶到附近的牙醫診所植回;二週後回診狀況一切良好,診所醫師建議到長庚兒童牙科進行後續根管治療(畢竟牙齒整顆脫落,牙神經應該失去活性了)。筆者看到時,牙齒已變得相當牢固,雖告知家長乳牙脫落其實不建議植回,但大人們也沒有勇氣再把植回的牙齒拔掉,因此先做了根管治療,整個過程弟弟都展現了無比的勇氣!當時提醒媽媽這顆牙齒會有沾黏的風險,因此約了一個月回來觀察。一個月後帥氣弟弟沒出現,原本以為牙齒很幸運地沒有問題了,結果二個月後又被媽媽帶回來,果...

糟糕!牙齒撞斷了怎麼辦?(恆牙外傷篇)

 「請問你是張小民小朋友的家長嗎?我是學校的校護,他剛才下課時間跟同學玩,跌倒撞到牙齒,你方便現在來學校帶他就醫嗎?」 媽媽匆匆忙忙趕到學校,只見小民嘴唇紅腫流血,牙齒也斷了。現在該怎麼辦? 首先,要先確認小朋友除了口腔,身體是否還有其他部位的傷勢,以及小朋友的意識狀況是否穩定。一旦確認主要的傷勢位於口腔,則要盡快帶往牙科診所或醫院就醫,因為有些牙齒受傷的狀況,治療上是講求時效性的。 建議家長或學校人員用濕紗布或者衛生紙初步擦拭掉口腔內的血漬後,先觀察一下傷口:牙齒還在嗎?如果不見了,要在受傷現場尋找脫落的牙齒;如果牙齒斷掉一大截,則可以找找斷片是否還在;也可能是牙齒移位,可以先用紗布壓住出血部位,迅速前往牙科處理。 以下根據不同的牙齒受傷形式,簡介不同的處理方式(依據處理時效急迫性排列): 1. 牙齒整顆脫落 (立刻前往牙科處理) 由於兒童的牙齒周邊組織結構較疏鬆、有彈性,受到外力撞擊時可能不是牙齒斷裂,而是直接從齒槽骨中脫落出來。除了請小朋友咬著紗布止血,應請周圍人員協助,找到脫落的牙齒,儘速帶往牙科請牙醫師協助植回齒槽骨中。 這時的處理有幾個重點:第一,牙齒的保存,建議浸泡在冰牛奶中。牙齒周圍包覆著一層牙周韌帶,這層韌帶的活性,和之後牙齒植回骨槽中能否成功保留,有很大的關係。要保持牙周韌帶的活性,需將牙齒保存在和細胞滲透壓較接近的液體中,其中最容易取得,又方便保存牙齒的,就是冰牛奶。建議趕快到超商買一小瓶紙盒裝牛乳,不要自行清洗牙齒表面,就先將牙齒泡入冰牛乳內。 第二,儘速將牙齒植回齒槽骨中。因為隨著時間流逝,牙周韌帶的活性也會逐漸下降;所以就醫時可以提醒醫護人員,治療的急迫性,通常牙醫師會先施打麻藥,幫牙齒表面簡單清洗,植回齒槽骨中並固定位置。一般建議在牙齒脫出後一小時內植回,預後會比較好。超過一小時後仍可植回,後續需觀察其變化;曾經遇到隔日才包在衛生紙中要求植回的(牙齒乾燥保存預後較差),此時傷口已有血塊凝結,可能就難以植回。 2. 牙齒位置偏移 (儘速前往牙科處理) 隨著撞擊的方向,牙齒可能會往不同的方向移動。例如直接撞到牆面、地面,可能牙齒會往內傾斜;若口中咬著湯匙跌倒撞傷,則牙齒可能向外突出;也有人撞擊的方向,導致牙齒整顆插入齒槽骨中。牙周韌帶雖受到撕裂傷,但至少還在齒槽骨中,時間上沒有那麼急迫。這些牙齒位移的狀況,牙醫師經評估後,會視情況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