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SOS! 小朋友牙齒撞到了,該怎麼辦?(乳牙篇)


「醫生!我家三歲的弟弟剛剛在浴室跌倒,撞到地板,牙齒流血了!該怎麼辦?」

「現在牙齒的狀況如何呢?」

「我在網路上搜尋了緊急處理方式,把掉下來的牙齒泡進冰牛奶裡了。在這裡!」

「嗯~爸爸你的緊急應變能力不錯。不過,這是恆牙脫落時的處理方法。乳牙撞掉了脫落,處理方式不是這樣喔。」


乳牙與恆牙的外傷處理方式不同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簡述了恆牙外傷的處理方式(可參閱恆牙的外傷處理)。牙齒外傷受撞擊的多半以上門牙為主,若是整顆牙齒脫落,恆牙建議先植回原位,後續再做追蹤處理。牙根外面其實包覆了一層牙周膜,如果可以保留這層牙周膜的細胞活性,植回牙齒的預後會比較好,所以從牙齒脫落,到讓牙醫師植回原位,中間的這段時間,會建議將牙齒浸泡在與牙周膜細胞等張的溶液中,其中冰牛奶就是最容易取得的溶液。

但是植回的牙齒,在兒童和成人會有不同的發展;由於脫落時牙周膜可能會受損,或是滯留在外面的時間太久才種回,或者是沒有浸泡在合適的溶液中,都可能導致牙周膜後續壞死,牙齒就會直接跟齒槽骨沾黏在一起,此時若牙醫師用器械敲擊牙齒,會發出比正常牙齒較鈍的金屬聲。成人的恆齒沾黏仍可以使用很久的時間,但對於還在發育的兒童來說,命運就大不同了。旁邊未受傷的牙齒,因為有健康的牙周膜,牙齒會隨著齒槽骨的生長發育而持續移動;但牙周膜壞死的受傷牙齒,則會一直留在原地,不會隨著齒槽骨的長高而移動,過了半年一年,此顆牙齒將會比旁邊的牙齒要來得矮一個頭!
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恆牙,牙醫師會用很多複雜的方式去處理;但是乳牙若發生沾黏,則可能影響下方恆齒的萌發,甚至沾黏部位的齒槽骨可能會凹陷!這時就要搬出兒童牙科最重要的原則:

「乳牙的保留雖然重要,但一切要以不傷害恆牙為原則。」

筆者遇過這樣的案例:四歲帥氣的弟弟,媽媽帶來看診時已是乳門牙外傷後二週。撞到脫落的第一時間,媽媽將牙齒泡在冰牛奶中,立即帶到附近的牙醫診所植回;二週後回診狀況一切良好,診所醫師建議到長庚兒童牙科進行後續根管治療(畢竟牙齒整顆脫落,牙神經應該失去活性了)。筆者看到時,牙齒已變得相當牢固,雖告知家長乳牙脫落其實不建議植回,但大人們也沒有勇氣再把植回的牙齒拔掉,因此先做了根管治療,整個過程弟弟都展現了無比的勇氣!當時提醒媽媽這顆牙齒會有沾黏的風險,因此約了一個月回來觀察。一個月後帥氣弟弟沒出現,原本以為牙齒很幸運地沒有問題了,結果二個月後又被媽媽帶回來,果然沾黏了的乳牙,已經比旁邊正常牙齒矮了二公釐!如果不要拔掉呢?媽媽這樣問。事實上,我們曾經看過外傷後沒有持續回來追蹤,二年後回診是因為沾黏後的乳牙,已經埋入齒槽骨內,後來需要開刀取出......經此一說,媽媽只好下定決心拔掉,於是一切回到原點,帥氣弟弟在拔牙的時候也忍不住大哭了.....

劃重點:乳牙若因外傷撞擊而整顆脫落,請不要再費心植回。若是傷害到正在下方發育的恆牙,那才是得不償失啊。

其他各種乳牙外傷的處理方式

其實乳牙外傷的發生率約在22.7%左右,相當於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曾經撞到牙齒。尤其是一至三歲之間的幼兒,開始會走路卻又沒有良好的平衡感,最容易在這個年齡層發生牙齒外傷。好在,乳牙因撞擊而脫落的發生率並不是很高,約佔12%。其他的乳牙外傷包括:

1. 牙齒撞斷


牙齒撞斷的處理方式,端看斷裂的部位。如果只是牙冠缺一小角,不見得需要特別的處理;如果牙神經已經暴露在外,則需要接受根管治療後,做個牙套套起來,常常還可以用到換牙。但如果是從上方的牙冠縱裂到下方牙根,則斷片拿掉之後,牙齒恐怕也無法復形,若不處理小朋友回家一咬就痛怎麼辦?那也只好狠心拔除了~

2. 牙齒搖動移位

用力一撞整顆牙齒歪掉啦!這時會嘗試輕輕將牙齒推回原位,過個幾週觀察,慢慢就不再搖動,也不見得需要後續根管治療。但若真的推不回去千萬不要勉強,若是傷到下方正在發育的恆牙那才糟糕!

筆者的兒子在大班時,就因為在床上玩閉著眼睛抓哥哥的遊戲(什麼不好玩居然玩這個),哥哥又躲得太好,弟弟腳下一絆,二顆門牙就直接撞在床頭櫃上,那撞得可不是一般的歪,基本上只黏著一點點沒掉下來。當時身為牙醫的媽媽,還直覺地想把牙齒推回去!第一時間推不回去才恢復理智,帶到醫院打個麻藥二顆都給拔了。

還好心理輔導得不錯,在前往拔牙的路上問他:班上是不是也有同學掉牙啦?(當時幼稚園大班)弟弟馬上天真地說:對呀好幾個同學都掉牙啦!少二顆也沒關係啦!後來就以這個「漏風」的形象度過了二年,留下很多天然呆的照片。

3. 牙齒撞入齒槽骨內



什麼?!還有往內撞的?不瞞你說,這是乳牙外傷最常發生的一種形式。因為小朋友的齒槽骨較軟,密度較低,而撞擊的方向多半是跌倒>>牙齒撞到地板或櫃子>>牙齒受力後直接往齒槽骨內插入。

那怎麼辦!下方不是有恆齒嗎?

幸好恆齒牙胚都是位於乳牙「內上」方,而乳牙撞入時牙根通常會向「外上」方移動,若經牙醫師診斷,沒有直接撞向恆牙的疑慮,多半會建議先觀察二週,乳牙多半會慢慢再度萌發喔!這又再證實了牙周膜的重要性:中間那層有彈性的牙周膜活性還在,牙齒就慢慢歸位了。當然也有些乳牙,並沒有像原先排列得那麼整齊,但媽媽們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牙齒還在,就當作是不完美的可愛吧!


牙齒外傷第一時間 爸爸媽媽該怎麼做

牙齒外傷處理的大原則:

1. 冷靜下來先止血,用衛生紙或紗布先將患處壓住,檢視孩子是否有口腔以外其他部位的外商,孩子意識是否清楚。

2. 初步判斷只有嘴唇牙齦擦傷流血?還是牙齒有搖動斷裂脫落?

3. 帶往牙科醫療院所做進一步檢查。


牙齒外傷後,該怎麼照顧傷口?

1. 聽取醫師的建議。

2. 外傷後數週由家長親自幫孩子刷牙,傷口附近也要用軟毛牙刷輕刷,若堆積了牙垢,反而不利於傷口癒合。

3. 外傷後二週讓孩子吃較軟的食物,或避開門牙區,食物切小塊用後方臼齒咬。

4. 按照醫師安排的時間回診,一般會建議外傷後一二週、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回診。頭二個月沒問題不代表之後不需回診,有時牙神經壞死要到三個月後才有症狀顯示出來。

孩子的牙齒健康(尤其是牙齒美觀),是爸爸媽媽非常重視的事。以不傷害恆牙為最高原則,請遵照兒童牙科醫師的建議,進行乳牙外傷後的追蹤和處置。所以還有最後一個主題:


外傷後孩子沒有叫牙痛,還需要再看牙嗎?

我常常用一個比喻:電燈泡裡面有電線,如果燈泡用力撞擊,電線斷裂了就不會亮了;但牙齒不會發光,所以裡面的牙神經壞死了,第一時間不見得會察覺,甚至好幾個月孩子都不會疼痛。後續可能產生的症狀包括:

1. 牙齒疼痛、膿腫。

2. 牙齒變色(單只有變色不見得就是神經壞死)。

3. 牙根因發炎逐漸被吸收(牙根會變短)。

4.. 牙根周圍骨頭發炎,影響恆牙牙胚,造成恆齒牙根生長不良、外形受損、有斑點.....(這就有點嚴重了)

所以乳牙外傷後,建議尋求兒童牙科醫師的評估與建議,若是觀察到確有根管治療的需要,請不要擔心,經驗豐富的兒童牙科醫師一定會給孩子最好的照顧!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乳牙不是會換牙嗎?為什麼要抽神經做假牙?

         這是來到兒童牙科的父母,最常問的問題之一。     乳牙的確是會換牙沒錯。可是蛀牙蛀到神經,漸漸就會牙齒疼痛、牙齦膿腫,處理的方式就是需要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這件事情不管是在乳牙還是恆牙,都可能會發生。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     「難道不能不做根管治療,撐到乳牙換牙的時候嗎?」     上門牙換牙大約是發生在國小一二年級,後臼齒則要等到國小四五年級才會換牙。小患者現在才幼稚園中班,牙齦都腫起來了,只靠吃藥消腫而不處理,並不是長久之計。 事實上,乳牙的牙神經,對於疼痛的敏感度較低,臨床上常看到小朋友牙齦腫一包,甚至感染嚴重到臉腫起來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詢問小朋友會不會痛?得到的答案還是不會。因此 孩子有沒有喊牙痛 ,並不能作為是否蛀到神經的唯一證據,兒童牙科醫師會根據X光片上蛀牙的深度、牙齒是否搖晃、牙齦是否膿腫,或者實際移除蛀牙後的發現,綜合診斷,確認蛀牙是否蛀到神經,導致牙髓發炎。 因牙齒感染導致牙齦膿腫 因牙齒感染造成左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乳牙神經抽掉了,以後換牙是否就沒有牙神經了?」     這個家長大可放心,乳牙的牙神經只有分布在乳牙內,並不會影響之後生長的恆牙。根管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將牙神經管道(根管)內,發炎的牙髓組織和細菌,用細小的根管銼伸進去刷洗清理乾淨,以免繼續發炎或疼痛(用奶瓶刷伸進去把奶瓶刷乾淨的概念)。清理完畢後,也會用藥劑充填整個根管,以免細菌再次滋生。由於乳牙的牙根較短,充填方式也較簡單,因此大多可以當次完成,不用像恆牙的臼齒要花二三次約診時間。反倒是有些患者逃避根管治療,等到一二年後疼痛不已才要處理,牙神經發炎久了,可能造成乳牙牙根吸收,就無法保留必須拔除;甚至發炎影響到下方正在發育的恆牙牙胚,導致日後恆牙長出來,表面有缺損及斑點,更加得不償失。 另外,乳牙的蛀牙若不處理,牙齒愈蛀愈小,甚至遭到拔除,旁邊的牙齒將會移動傾倒過來;等到數年後下方的恆齒萌出,已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會造成嚴重的齒列不整。     「抽神經抽完,補起來不行嗎?為什麼還需要做牙套?」     通常蛀牙會蛀到神經,蛀洞本身就較寬較大,若要把根管徹底清除乾淨,還需將牙髓腔整個打開(磨開),這個步驟做完通常牙齒都已中空了。所以並不是牙醫師要把牙齒磨那麼大洞,而是要將細菌清理乾淨的必經過程。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多半齒質剩餘較為薄弱,若是僅用

魔鬼藏在牙縫裡!談鄰接面齲齒

好久不見的高中同學Line我: 「同學,小孩的蛀牙問題想請教你。從小幼稚園口腔檢查,牙醫師回條上都寫沒蛀牙;那天幫他刷牙看到一個蛀洞,帶去牙醫診所檢查,醫師居然說八顆臼齒都有蛀牙,五顆要抽神經套牙套,會不會太誇張?」 仔細看看翻拍貼上來的X光片,的確後臼齒的牙縫間都有蛀洞,或深或淺。只好請他趕緊帶小朋友接受進一步治療了。 「怎麼會這樣?小孩從小檢查都沒有蛀牙,也有幫他刷牙啊?到底是哪裡做得不對?」 「我想,你應該沒有幫小朋友用牙線吧?」 什麼是鄰接面齲齒? 蛀牙的發生,主要是有含糖份的食物,堆積在牙齒表面一段時間,致齲菌在代謝糖類的過程中配壞了齒質,導致蛀牙的產生。因此,最容易發生蛀牙的部位,就是最容易堆積食物的牙齒部位,例如臼齒咬合面的窩溝(請參考 窩溝封填劑的施作 ),大約佔了所有蛀牙發生率的一半。另一個容易堆積牙菌斑的部位,大概就是牙縫了(二顆牙齒中間的接縫)。每二顆相鄰的牙齒,必定都會有中間的牙縫部位,牙縫不只是一條線,也不只是一個平面,如果仔細檢視牙齒的結構,牙縫間的區域其實是一個三角錐區塊。 每天就算認真用牙刷刷牙,但要刷到牙縫間的區域,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使用牙線來清理,就算你沒感覺到牙縫塞了肉屑菜屑,也一定會有少量食物殘渣跑到牙縫間。堆積久了,就會在這個小空間中產生蛀牙,而且通常一蛀,就是相鄰的二顆牙齒表面都中獎。 「既然有蛀牙,怎麼學校口腔檢查時都沒發現?甚至半年前到牙醫診所檢查也都說沒蛀牙,怎麼一發現有蛀洞,就說蛀到神經了?也太快了吧? 」 這個真的不能怪學校口檢的牙醫師不仔細看。首先,學校檢查時,多半仰賴教室的燈光,不像牙科診療椅的聚光燈,可以把光線集中到口腔內,細節沒辦法看得很清楚;就算增加了額外的光源,沒有X光檢查,初期的鄰接面蛀牙也是肉眼很難看得到的。如下圖: 初期:蛀牙發生在牙縫內的空間,牙縫上方的齒質並未發生破壞,所以從上方檢查,牙齒看似完整。 中期:用集中光線照射牙齒表面,會發現下方似有陰影。 後期:鄰接面蛀牙逐漸擴大,上方的齒質終於崩塌,此時家長肉眼可見明顯的蛀牙。但此時蛀洞多半有一定的大小了。 從上方看起來蛀洞不大 但下方隱約有陰影 實際上蛀洞約有虛線範圍這麼大    表面看起來沒有蛀洞 下方其實隱藏相當深的蛀牙 正因為鄰接面蛀牙在初期不容易察覺,所以很多小朋友一旦接受X光檢查,才發現後臼齒八顆的牙縫都有蛀;甚至有些喜歡含甜食的

我的孩子不敢看牙醫,怎麼辦?可以麻醉睡著治療牙齒嗎?

看牙醫本來就是件令人害怕的事,何況是小朋友。因此,小朋友看牙,更應該找兒童牙科。 很多家長會問我們:小朋友那麼不配合,你們有辦法做牙齒治療嗎? 我都回答:配合的小朋友,家長也不會特地帶來長庚醫院,早就在家附近診所看完了。 處理不配合的小朋友,就是我們的日常。 第一招 行為管理大師 行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原本就是兒童牙科醫師在受訓過程中,重要的一門課題(在教科書中真的有專章)。有效的行為管理,是先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理解能力,再利用示範補牙步驟、正向鼓勵、消除負面行為等技巧,引導孩子可以遵從牙醫師的指令,順利完成牙齒治療。家長常常會發現,哭著不肯上診療椅的孩子,怎麼被兒童牙科醫師三言兩語哄騙,就肯張大嘴巴?其實幫孩子看牙,就像對打羽毛球一樣,小朋友從四面八方不同力道打來的球,兒童牙科醫師經過長時間的淬煉,就是能抓對角度回拍讓孩子接到好球,醫師與小病患一來一往,慢慢排養出默契愈打愈多拍,愈來愈能配合較長時間的牙科治療。 第二招 包被被 「小朋友,診間冷氣太冷了,阿姨幫你用被被包起來~」這當然是哄小孩的話,其實是小朋友治療時動得太厲害了,醫師、助理、爸爸、媽媽八隻手都抓不住,怕孩子受傷只好用束縛帶將小朋友的手腳固定住。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就算牙醫百般哄騙,一聽見高速磨牙機的尖銳聲響,還是忍不住手伸過來揮開、身體猛力扭動,所有危險動作都出來了!突然出現的大動作猝不及防,萬一尖銳的器械劃傷,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因此傳統的方式,就是用束縛帶固定住小朋友的身體,牙醫師扶著孩子的頭部,小心翼翼地進行牙科治療。這種方式多於牙齒緊急外傷處置,或蛀牙顆數少,家長不想用麻醉方式下治療牙齒時採用。但缺點是孩子治療全程都是醒著,哭得滿臉通紅,爸媽心碎一地,其實牙醫師下班後也去復健科報到了...... 第三招 舒眠麻醉 當孩子該治療的蛀牙實在太多,讓孩子睡著一次處理完,的確是CP值較高的方法。近年來由於麻醉技術的進步,麻醉醫師使用標靶控制輸液幫浦(Target control infusion, TCI),透過靜脈注射,給予適當劑量的鎮靜藥物,將患者的麻醉深度控制在中度至重度鎮靜之間,以進行牙科治療。因為Propofol鎮靜藥物較少引起噁心與嘔吐,且治療後可以很快恢復清醒,如同睡覺一般,顧坊間稱為「舒眠麻醉」。 不過舒眠麻醉的麻醉費用,健保並沒有給付,又需要專業的麻醉醫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