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乳牙什麼時候會換牙?換牙時應該注意什麼?


 幼稚園中班的小傑被媽媽帶來看牙齒,因為最近覺得下面門牙咬東西會痛。看起來沒有蛀牙,讓小傑去照X光片後,牙醫師發現下門牙牙根變得很短,下方恆齒牙胚慢慢靠近:

「媽媽,小傑快要換牙了!你看牙齒已經開始搖晃,應該是咬東西的時候牙齒搖晃,感覺有點不舒服。」

「什麼?他才中班就要換牙了?會不會太早啊?既然都要換牙了,後面乳臼齒的蛀牙可以不要處理,等它換牙嗎?」

「不行喔,換後面的臼齒,可是要等到國小四五年級呢。」


乳牙的換牙時間與順序

恭喜各位媽媽,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又要進入新的階段:換牙。其實從寶寶出生後不久,不只是乳牙發育萌出,恆牙的牙胚也開始慢慢在顎骨中成形;最早發育的是門牙和恆牙第一大臼齒,其他犬齒、小臼齒也隨後陸續形成。所以在幫幼稚園小朋友照牙齒X光時,就會在乳牙下方看見恆齒牙胚慢慢生成中。

但是要等到乳牙20顆全部都換完,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約莫從六歲左右換下門牙,持續到11、12歲左右,上方犬齒才換牙完成,可說是大部分國小階段,都陸陸續續在換牙。(如下圖)



但是乳牙只有20顆,恆牙卻有32顆這麼多?原來在乳牙的後方,還會再萌發三顆臼齒,分別是恆牙第一大臼齒(6~7歲)、第二大臼齒(12~13歲),以及第三大臼齒,也就是智齒(17-21歲)。

所以常常看到,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門牙才在搖動,恆牙第一大臼齒卻早已從後方默默萌發出來了。因為這顆是沒有掉乳牙,就萌發出來的,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呢!

但也因為家長不知道是恆牙,小朋友又沒有認真刷到最後一顆牙,常常長出來頭二三年,蛀牙就發展得很快速;甚至在幫成人口腔健檢時,發現不少成人都沒有第一大臼齒,多半是小時候蛀得太嚴重而遭到拔除。也因此近十年國健局開始補助恆牙第一大臼齒施作窩溝封填劑,以降低恆牙第一大臼齒的蛀牙罹患率。(參見恆牙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劑)


恆牙第一大臼齒從尚未治療的乳臼齒後方長出來了

乳牙搖動了,需不需要找牙醫師拔除?

由於下顎門牙的恆牙,萌發之前在齒槽骨中的位置,原本就比乳門牙的牙根還偏向舌頭側,因此不少孩子會被觀察到,新的門牙從舊牙內側長出來了,但乳門牙還未脫落的情形。無論是牙齒生長空間足夠與否,都可能會發生此情形。但根據研究指出,大部分延遲脫落的乳門牙,最終都還是會脫落,並且脫落後,新萌發的恆門牙受到舌頭和嘴唇力量平衡的影響,還是會移動到較正常的位置。但如果搖動的乳牙已有發炎不適的情形,或者乳牙完全不搖動,家長很擔心牙齒的排列,跟牙醫師、孩子商量後,也可以考慮將下排延遲脫落的乳門齒拔除。(參見下門牙從後面長出來了?要拔嗎?)


但如果是上排恆門齒從後面長出來,在前方的乳門牙尚未脫落,就會建議儘早拔除,以免上排恆門齒愈來愈長,上下排牙齒咬合時被卡在下門齒後方,形成錯咬,就會需要矯正治療來改正上門齒位置。

右上門齒卡在後側,造成錯咬

口腔後方的臼齒偶爾也會發生,新牙長出來乳牙尚未脫落的狀況。有時觀察一段時間就會順利脫落,但有些恆牙萌發的位置太偏移,觀察半年都無法順利將乳牙推掉。不論是哪個位置乳牙未順利脫落,牙醫師都會照X光片判讀,若發現乳牙的牙根真的無法被順利吸收,乳牙難以脫落,就會建議患者拔除。

不過如果乳牙已經很搖了,也許再等待幾週就會自行脫落,不必太過擔心。牙科門診常見家長急著要拔,小朋友極度抗拒,結果造成親子關係變差,小朋友對看牙也產生恐懼心理。牙醫師建議,如果恆牙長出來,乳牙已經很搖了,可以觀察幾週等待自行脫落;若是新牙萌發已有一定長度,乳牙還是屹立不搖,則可以讓牙醫師照X光評估牙根吸收狀況,再與孩子一同討論是否讓牙醫拔除。


換牙的速度是不是太早?或者太晚了?

換牙的時間,多半由基因決定,當然也會受到內分泌、特殊疾病、或一些局部因素的影響。

換牙的時間,比一般平均值早或晚個半年,都算是在正常範圍中。但偶爾也觀察到小朋友四歲多就開始換牙,或者七歲多還沒有換牙,家長都會很擔心,是不是早熟或者營養不足。其實小朋友的「齒齡」,和實際年齡以及「骨齡」,並沒有絕對的關係。比較早換牙的小朋友,可能還沒有自己把牙刷乾淨的能力,因此建議由父母親自幫忙刷,以免造成恆齒蛀牙。至於較晚換牙的小朋友,可到牙科診所照射X光檢查,是否有先天缺牙,或是恆牙遭局部原因阻擋(例如上顎多生牙阻擋恆門齒生長);若無特殊因素,只要耐心等待,多半會順利長出。

有些家長會來牙科詢問,為何小朋友乳牙被拔掉半年多了,新牙還沒有長出來?如果乳牙是被過早拔除(如四歲之前,因蛀牙或外傷等原因),牙齒被拔掉後傷口骨質重新長滿,下方的恆齒不但不會立刻萌發,可能還會比預期的時間再晚個半年至一年才會長出來。舉例來說,三歲時上門牙因撞斷被拔除,則恆門齒可能比預計時間七歲晚一年,到八歲多才會萌發。但如果乳牙被拔除的時間,已經較靠近恆牙萌發的時間,則乳牙被拔除後恆牙上方無阻力,可能會促使恆牙提早萌發。例如乳臼齒原先國小四年級才會換牙,但因蛀牙發炎於八歲被拔除,則可能誘發恆牙小臼齒提早萌發。

臨床上也常見特殊疾病的兒童,換牙的時間會比一般孩子來得慢。只要定期到牙科檢查,多半還是會陸續更換成恆牙,若有換牙不順利的特殊狀況,牙醫師會協助拔除。


牙齒搖動了,應該要注意什麼?

乳牙換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乳牙的牙根會被吸收,愈來愈短,牙齒的搖動度逐漸變大,甚至移動位置;等到牙根被吸收到很短,就算爸媽、牙醫不幫忙拔,有一天受到外力,就會像樹根枯萎的大樹一樣,風吹雨淋就倒下了。當然在這幾個月的搖晃期,孩子吃東西碰到搖動的牙齒,會感到略有不適,建議避開搖動齒,用別的牙齒咀嚼;但也偶爾發現孩子因此不敢刷牙,導致鄰近的牙齒佈滿牙垢,造成蛀牙產生。當孩子發現牙齒開始搖動,家長可以用繪本或網路資源教導孩子有關換牙的知識,讓孩子了解這是正常的成長過程,吃東西可以用其他牙齒咀嚼、刷牙還是要清潔乾淨,耐心等待牙齒脫落、新牙萌發的那一刻。

曾經遇過家長過度緊張,每一顆搖動的乳牙都帶到牙科拔牙,造成孩子對看牙十分恐懼;若有懷疑不正常換牙,可以請牙醫師照射X光檢查,判斷是否需要提早拔除。現在很多家長會跟孩子說牙仙子的故事,或者將脫落的乳牙用乳牙收集和保存起來,讓換牙成為孩子成長中美好的回憶。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乳牙不是會換牙嗎?為什麼要抽神經做假牙?

         這是來到兒童牙科的父母,最常問的問題之一。     乳牙的確是會換牙沒錯。可是蛀牙蛀到神經,漸漸就會牙齒疼痛、牙齦膿腫,處理的方式就是需要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這件事情不管是在乳牙還是恆牙,都可能會發生。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     「難道不能不做根管治療,撐到乳牙換牙的時候嗎?」     上門牙換牙大約是發生在國小一二年級,後臼齒則要等到國小四五年級才會換牙。小患者現在才幼稚園中班,牙齦都腫起來了,只靠吃藥消腫而不處理,並不是長久之計。 事實上,乳牙的牙神經,對於疼痛的敏感度較低,臨床上常看到小朋友牙齦腫一包,甚至感染嚴重到臉腫起來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詢問小朋友會不會痛?得到的答案還是不會。因此 孩子有沒有喊牙痛 ,並不能作為是否蛀到神經的唯一證據,兒童牙科醫師會根據X光片上蛀牙的深度、牙齒是否搖晃、牙齦是否膿腫,或者實際移除蛀牙後的發現,綜合診斷,確認蛀牙是否蛀到神經,導致牙髓發炎。 因牙齒感染導致牙齦膿腫 因牙齒感染造成左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乳牙神經抽掉了,以後換牙是否就沒有牙神經了?」     這個家長大可放心,乳牙的牙神經只有分布在乳牙內,並不會影響之後生長的恆牙。根管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將牙神經管道(根管)內,發炎的牙髓組織和細菌,用細小的根管銼伸進去刷洗清理乾淨,以免繼續發炎或疼痛(用奶瓶刷伸進去把奶瓶刷乾淨的概念)。清理完畢後,也會用藥劑充填整個根管,以免細菌再次滋生。由於乳牙的牙根較短,充填方式也較簡單,因此大多可以當次完成,不用像恆牙的臼齒要花二三次約診時間。反倒是有些患者逃避根管治療,等到一二年後疼痛不已才要處理,牙神經發炎久了,可能造成乳牙牙根吸收,就無法保留必須拔除;甚至發炎影響到下方正在發育的恆牙牙胚,導致日後恆牙長出來,表面有缺損及斑點,更加得不償失。 另外,乳牙的蛀牙若不處理,牙齒愈蛀愈小,甚至遭到拔除,旁邊的牙齒將會移動傾倒過來;等到數年後下方的恆齒萌出,已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會造成嚴重的齒列不整。     「抽神經抽完,補起來不行嗎?為什麼還需要做牙套?」     通常蛀牙會蛀到神經,蛀洞本身就較寬較大,若要把根管徹底清除乾淨,還需將牙髓腔整個打開(磨開),這個步驟做完通常牙齒都已中空了。所以並不是牙醫師要把牙齒磨那麼大洞,而是要將細菌清理乾淨的必經過程。根管治療後的牙齒,多半齒質剩餘較為薄弱,若是僅用

魔鬼藏在牙縫裡!談鄰接面齲齒

好久不見的高中同學Line我: 「同學,小孩的蛀牙問題想請教你。從小幼稚園口腔檢查,牙醫師回條上都寫沒蛀牙;那天幫他刷牙看到一個蛀洞,帶去牙醫診所檢查,醫師居然說八顆臼齒都有蛀牙,五顆要抽神經套牙套,會不會太誇張?」 仔細看看翻拍貼上來的X光片,的確後臼齒的牙縫間都有蛀洞,或深或淺。只好請他趕緊帶小朋友接受進一步治療了。 「怎麼會這樣?小孩從小檢查都沒有蛀牙,也有幫他刷牙啊?到底是哪裡做得不對?」 「我想,你應該沒有幫小朋友用牙線吧?」 什麼是鄰接面齲齒? 蛀牙的發生,主要是有含糖份的食物,堆積在牙齒表面一段時間,致齲菌在代謝糖類的過程中配壞了齒質,導致蛀牙的產生。因此,最容易發生蛀牙的部位,就是最容易堆積食物的牙齒部位,例如臼齒咬合面的窩溝(請參考 窩溝封填劑的施作 ),大約佔了所有蛀牙發生率的一半。另一個容易堆積牙菌斑的部位,大概就是牙縫了(二顆牙齒中間的接縫)。每二顆相鄰的牙齒,必定都會有中間的牙縫部位,牙縫不只是一條線,也不只是一個平面,如果仔細檢視牙齒的結構,牙縫間的區域其實是一個三角錐區塊。 每天就算認真用牙刷刷牙,但要刷到牙縫間的區域,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使用牙線來清理,就算你沒感覺到牙縫塞了肉屑菜屑,也一定會有少量食物殘渣跑到牙縫間。堆積久了,就會在這個小空間中產生蛀牙,而且通常一蛀,就是相鄰的二顆牙齒表面都中獎。 「既然有蛀牙,怎麼學校口腔檢查時都沒發現?甚至半年前到牙醫診所檢查也都說沒蛀牙,怎麼一發現有蛀洞,就說蛀到神經了?也太快了吧? 」 這個真的不能怪學校口檢的牙醫師不仔細看。首先,學校檢查時,多半仰賴教室的燈光,不像牙科診療椅的聚光燈,可以把光線集中到口腔內,細節沒辦法看得很清楚;就算增加了額外的光源,沒有X光檢查,初期的鄰接面蛀牙也是肉眼很難看得到的。如下圖: 初期:蛀牙發生在牙縫內的空間,牙縫上方的齒質並未發生破壞,所以從上方檢查,牙齒看似完整。 中期:用集中光線照射牙齒表面,會發現下方似有陰影。 後期:鄰接面蛀牙逐漸擴大,上方的齒質終於崩塌,此時家長肉眼可見明顯的蛀牙。但此時蛀洞多半有一定的大小了。 從上方看起來蛀洞不大 但下方隱約有陰影 實際上蛀洞約有虛線範圍這麼大    表面看起來沒有蛀洞 下方其實隱藏相當深的蛀牙 正因為鄰接面蛀牙在初期不容易察覺,所以很多小朋友一旦接受X光檢查,才發現後臼齒八顆的牙縫都有蛀;甚至有些喜歡含甜食的

我的孩子不敢看牙醫,怎麼辦?可以麻醉睡著治療牙齒嗎?

看牙醫本來就是件令人害怕的事,何況是小朋友。因此,小朋友看牙,更應該找兒童牙科。 很多家長會問我們:小朋友那麼不配合,你們有辦法做牙齒治療嗎? 我都回答:配合的小朋友,家長也不會特地帶來長庚醫院,早就在家附近診所看完了。 處理不配合的小朋友,就是我們的日常。 第一招 行為管理大師 行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原本就是兒童牙科醫師在受訓過程中,重要的一門課題(在教科書中真的有專章)。有效的行為管理,是先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理解能力,再利用示範補牙步驟、正向鼓勵、消除負面行為等技巧,引導孩子可以遵從牙醫師的指令,順利完成牙齒治療。家長常常會發現,哭著不肯上診療椅的孩子,怎麼被兒童牙科醫師三言兩語哄騙,就肯張大嘴巴?其實幫孩子看牙,就像對打羽毛球一樣,小朋友從四面八方不同力道打來的球,兒童牙科醫師經過長時間的淬煉,就是能抓對角度回拍讓孩子接到好球,醫師與小病患一來一往,慢慢排養出默契愈打愈多拍,愈來愈能配合較長時間的牙科治療。 第二招 包被被 「小朋友,診間冷氣太冷了,阿姨幫你用被被包起來~」這當然是哄小孩的話,其實是小朋友治療時動得太厲害了,醫師、助理、爸爸、媽媽八隻手都抓不住,怕孩子受傷只好用束縛帶將小朋友的手腳固定住。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就算牙醫百般哄騙,一聽見高速磨牙機的尖銳聲響,還是忍不住手伸過來揮開、身體猛力扭動,所有危險動作都出來了!突然出現的大動作猝不及防,萬一尖銳的器械劃傷,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因此傳統的方式,就是用束縛帶固定住小朋友的身體,牙醫師扶著孩子的頭部,小心翼翼地進行牙科治療。這種方式多於牙齒緊急外傷處置,或蛀牙顆數少,家長不想用麻醉方式下治療牙齒時採用。但缺點是孩子治療全程都是醒著,哭得滿臉通紅,爸媽心碎一地,其實牙醫師下班後也去復健科報到了...... 第三招 舒眠麻醉 當孩子該治療的蛀牙實在太多,讓孩子睡著一次處理完,的確是CP值較高的方法。近年來由於麻醉技術的進步,麻醉醫師使用標靶控制輸液幫浦(Target control infusion, TCI),透過靜脈注射,給予適當劑量的鎮靜藥物,將患者的麻醉深度控制在中度至重度鎮靜之間,以進行牙科治療。因為Propofol鎮靜藥物較少引起噁心與嘔吐,且治療後可以很快恢復清醒,如同睡覺一般,顧坊間稱為「舒眠麻醉」。 不過舒眠麻醉的麻醉費用,健保並沒有給付,又需要專業的麻醉醫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