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下門牙從後面長出來了? 要拔嗎?


第一顆恆牙(下正中門牙)長出來的時候,身為父母總是會感到又驚又喜。但定睛一看,居然從乳牙後側長出來,這樣是不是歪掉了該拔掉或提早矯正嗎? 請放輕鬆,門診常常會遇到「下門牙剛長出來就歪掉」的主訴,的確是不甚美觀,擔心如果不立刻拔掉乳牙,就會影響孩子的牙齒美觀和口腔健康。但其實不用太煩惱,因為大多數情況下,若有足夠的萌發空間,下門牙歪斜的問題會自行改善。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下門牙歪斜的原因。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的牙齒之間的空間暫時不足,或者是因為孩子的口腔大小與牙齒大小不相符。因為當孩子的下門恆牙剛萌發時,有時候會從乳牙舌側萌發,這是亞洲人比較常見的現象。隨著時間,下門牙會逐漸被舌頭往前推,這時候也會發現乳牙其實有越來越搖的趨勢,不需要任何額外干預。當然,如果孩子的下門恆牙歪斜的情況比較嚴重,或不易清潔,就需要尋求牙醫的協助了。牙醫師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別忘了,觀察等待也是一種方式喔!

 


空間足夠不須擔心,下門牙會隨著時間慢慢往前移動到正確的位子


拔了乳牙後空間也不夠,未來需要進一步矯正評估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OS! 小朋友牙齒撞到了,該怎麼辦?(乳牙篇)

「醫生!我家三歲的弟弟剛剛在浴室跌倒,撞到地板,牙齒流血了!該怎麼辦?」 「現在牙齒的狀況如何呢?」 「我在網路上搜尋了緊急處理方式,把掉下來的牙齒泡進冰牛奶裡了。在這裡!」 「嗯~爸爸你的緊急應變能力不錯。不過,這是恆牙脫落時的處理方法。乳牙撞掉了脫落,處理方式不是這樣喔。」 乳牙與恆牙的外傷處理方式不同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簡述了恆牙外傷的處理方式(可參閱 恆牙的外傷處理 )。牙齒外傷受撞擊的多半以上門牙為主,若是整顆牙齒脫落,恆牙建議先植回原位,後續再做追蹤處理。牙根外面其實包覆了一層牙周膜,如果可以保留這層牙周膜的細胞活性,植回牙齒的預後會比較好,所以從牙齒脫落,到讓牙醫師植回原位,中間的這段時間,會建議將牙齒浸泡在與牙周膜細胞等張的溶液中,其中冰牛奶就是最容易取得的溶液。 但是植回的牙齒,在兒童和成人會有不同的發展;由於脫落時牙周膜可能會受損,或是滯留在外面的時間太久才種回,或者是沒有浸泡在合適的溶液中,都可能導致牙周膜後續壞死,牙齒就會直接跟齒槽骨沾黏在一起,此時若牙醫師用器械敲擊牙齒,會發出比正常牙齒較鈍的金屬聲。成人的恆齒沾黏仍可以使用很久的時間,但對於還在發育的兒童來說,命運就大不同了。旁邊未受傷的牙齒,因為有健康的牙周膜,牙齒會隨著齒槽骨的生長發育而持續移動;但牙周膜壞死的受傷牙齒,則會一直留在原地,不會隨著齒槽骨的長高而移動,過了半年一年,此顆牙齒將會比旁邊的牙齒要來得矮一個頭! 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恆牙,牙醫師會用很多複雜的方式去處理;但是乳牙若發生沾黏,則可能影響下方恆齒的萌發,甚至沾黏部位的齒槽骨可能會凹陷!這時就要搬出兒童牙科最重要的原則: 「乳牙的保留雖然重要,但一切要以不傷害恆牙為原則。」 筆者遇過這樣的案例:四歲帥氣的弟弟,媽媽帶來看診時已是乳門牙外傷後二週。撞到脫落的第一時間,媽媽將牙齒泡在冰牛奶中,立即帶到附近的牙醫診所植回;二週後回診狀況一切良好,診所醫師建議到長庚兒童牙科進行後續根管治療(畢竟牙齒整顆脫落,牙神經應該失去活性了)。筆者看到時,牙齒已變得相當牢固,雖告知家長乳牙脫落其實不建議植回,但大人們也沒有勇氣再把植回的牙齒拔掉,因此先做了根管治療,整個過程弟弟都展現了無比的勇氣!當時提醒媽媽這顆牙齒會有沾黏的風險,因此約了一個月回來觀察。一個月後帥氣弟弟沒出現,原本以為牙齒很幸運地沒有問題了,結果二個月後又被媽媽帶回來,果...

魔鬼藏在牙縫裡!談鄰接面齲齒

好久不見的高中同學Line我: 「同學,小孩的蛀牙問題想請教你。從小幼稚園口腔檢查,牙醫師回條上都寫沒蛀牙;那天幫他刷牙看到一個蛀洞,帶去牙醫診所檢查,醫師居然說八顆臼齒都有蛀牙,五顆要抽神經套牙套,會不會太誇張?」 仔細看看翻拍貼上來的X光片,的確後臼齒的牙縫間都有蛀洞,或深或淺。只好請他趕緊帶小朋友接受進一步治療了。 「怎麼會這樣?小孩從小檢查都沒有蛀牙,也有幫他刷牙啊?到底是哪裡做得不對?」 「我想,你應該沒有幫小朋友用牙線吧?」 什麼是鄰接面齲齒? 蛀牙的發生,主要是有含糖份的食物,堆積在牙齒表面一段時間,致齲菌在代謝糖類的過程中配壞了齒質,導致蛀牙的產生。因此,最容易發生蛀牙的部位,就是最容易堆積食物的牙齒部位,例如臼齒咬合面的窩溝(請參考 窩溝封填劑的施作 ),大約佔了所有蛀牙發生率的一半。另一個容易堆積牙菌斑的部位,大概就是牙縫了(二顆牙齒中間的接縫)。每二顆相鄰的牙齒,必定都會有中間的牙縫部位,牙縫不只是一條線,也不只是一個平面,如果仔細檢視牙齒的結構,牙縫間的區域其實是一個三角錐區塊。 每天就算認真用牙刷刷牙,但要刷到牙縫間的區域,是不可能的。如果沒有使用牙線來清理,就算你沒感覺到牙縫塞了肉屑菜屑,也一定會有少量食物殘渣跑到牙縫間。堆積久了,就會在這個小空間中產生蛀牙,而且通常一蛀,就是相鄰的二顆牙齒表面都中獎。 「既然有蛀牙,怎麼學校口腔檢查時都沒發現?甚至半年前到牙醫診所檢查也都說沒蛀牙,怎麼一發現有蛀洞,就說蛀到神經了?也太快了吧? 」 這個真的不能怪學校口檢的牙醫師不仔細看。首先,學校檢查時,多半仰賴教室的燈光,不像牙科診療椅的聚光燈,可以把光線集中到口腔內,細節沒辦法看得很清楚;就算增加了額外的光源,沒有X光檢查,初期的鄰接面蛀牙也是肉眼很難看得到的。如下圖: 初期:蛀牙發生在牙縫內的空間,牙縫上方的齒質並未發生破壞,所以從上方檢查,牙齒看似完整。 中期:用集中光線照射牙齒表面,會發現下方似有陰影。 後期:鄰接面蛀牙逐漸擴大,上方的齒質終於崩塌,此時家長肉眼可見明顯的蛀牙。但此時蛀洞多半有一定的大小了。 從上方看起來蛀洞不大 但下方隱約有陰影 實際上蛀洞約有虛線範圍這麼大    表面看起來沒有蛀洞 下方其實隱藏相當深的蛀牙 正因為鄰接面蛀牙在初期不容易察覺,所以很多小朋友一旦接受X光檢查,才發現後臼齒八顆的牙縫都有蛀;甚...

乳牙什麼時候會換牙?換牙時應該注意什麼?

 幼稚園中班的小傑被媽媽帶來看牙齒,因為最近覺得下面門牙咬東西會痛。看起來沒有蛀牙,讓小傑去照X光片後,牙醫師發現下門牙牙根變得很短,下方恆齒牙胚慢慢靠近: 「媽媽,小傑快要換牙了!你看牙齒已經開始搖晃,應該是咬東西的時候牙齒搖晃,感覺有點不舒服。」 「什麼?他才中班就要換牙了?會不會太早啊?既然都要換牙了,後面乳臼齒的蛀牙可以不要處理,等它換牙嗎?」 「不行喔,換後面的臼齒,可是要等到國小四五年級呢。」 乳牙的換牙時間與順序 恭喜各位媽媽,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又要進入新的階段:換牙。其實從寶寶出生後不久,不只是乳牙發育萌出,恆牙的牙胚也開始慢慢在顎骨中成形;最早發育的是門牙和恆牙第一大臼齒,其他犬齒、小臼齒也隨後陸續形成。所以在幫幼稚園小朋友照牙齒X光時,就會在乳牙下方看見恆齒牙胚慢慢生成中。 但是要等到乳牙20顆全部都換完,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約莫從六歲左右換下門牙,持續到11、12歲左右,上方犬齒才換牙完成,可說是大部分國小階段,都陸陸續續在換牙。(如下圖) 但是乳牙只有20顆,恆牙卻有32顆這麼多?原來在乳牙的後方,還會再萌發三顆臼齒,分別是恆牙第一大臼齒(6~7歲)、第二大臼齒(12~13歲),以及第三大臼齒,也就是智齒(17-21歲)。 所以常常看到,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門牙才在搖動,恆牙第一大臼齒卻早已從後方默默萌發出來了。因為這顆是沒有掉乳牙,就萌發出來的,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呢! 但也因為家長不知道是恆牙,小朋友又沒有認真刷到最後一顆牙,常常長出來頭二三年,蛀牙就發展得很快速;甚至在幫成人口腔健檢時,發現不少成人都沒有第一大臼齒,多半是小時候蛀得太嚴重而遭到拔除。也因此近十年國健局開始補助恆牙第一大臼齒施作窩溝封填劑,以降低恆牙第一大臼齒的蛀牙罹患率。(參見 恆牙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劑 ) 恆牙第一大臼齒從尚未治療的乳臼齒後方長出來了 乳牙搖動了,需不需要找牙醫師拔除? 由於下顎門牙的恆牙,萌發之前在齒槽骨中的位置,原本就比乳門牙的牙根還偏向舌頭側,因此不少孩子會被觀察到,新的門牙從舊牙內側長出來了,但乳門牙還未脫落的情形。無論是牙齒生長空間足夠與否,都可能會發生此情形。但根據研究指出,大部分延遲脫落的乳門牙,最終都還是會脫落,並且脫落後,新萌發的恆門牙受到舌頭和嘴唇力量平衡的影響,還是會移動到較正常的位置。但如果搖動的乳牙已有發炎不適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