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醫本來就是件令人害怕的事,何況是小朋友。因此,小朋友看牙,更應該找兒童牙科。
很多家長會問我們:小朋友那麼不配合,你們有辦法做牙齒治療嗎?
我都回答:配合的小朋友,家長也不會特地帶來長庚醫院,早就在家附近診所看完了。
處理不配合的小朋友,就是我們的日常。
第一招 行為管理大師
行為管理(Behavior management)原本就是兒童牙科醫師在受訓過程中,重要的一門課題(在教科書中真的有專章)。有效的行為管理,是先了解不同年齡層孩子的理解能力,再利用示範補牙步驟、正向鼓勵、消除負面行為等技巧,引導孩子可以遵從牙醫師的指令,順利完成牙齒治療。家長常常會發現,哭著不肯上診療椅的孩子,怎麼被兒童牙科醫師三言兩語哄騙,就肯張大嘴巴?其實幫孩子看牙,就像對打羽毛球一樣,小朋友從四面八方不同力道打來的球,兒童牙科醫師經過長時間的淬煉,就是能抓對角度回拍讓孩子接到好球,醫師與小病患一來一往,慢慢排養出默契愈打愈多拍,愈來愈能配合較長時間的牙科治療。
第二招 包被被
「小朋友,診間冷氣太冷了,阿姨幫你用被被包起來~」這當然是哄小孩的話,其實是小朋友治療時動得太厲害了,醫師、助理、爸爸、媽媽八隻手都抓不住,怕孩子受傷只好用束縛帶將小朋友的手腳固定住。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就算牙醫百般哄騙,一聽見高速磨牙機的尖銳聲響,還是忍不住手伸過來揮開、身體猛力扭動,所有危險動作都出來了!突然出現的大動作猝不及防,萬一尖銳的器械劃傷,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因此傳統的方式,就是用束縛帶固定住小朋友的身體,牙醫師扶著孩子的頭部,小心翼翼地進行牙科治療。這種方式多於牙齒緊急外傷處置,或蛀牙顆數少,家長不想用麻醉方式下治療牙齒時採用。但缺點是孩子治療全程都是醒著,哭得滿臉通紅,爸媽心碎一地,其實牙醫師下班後也去復健科報到了......
第三招 舒眠麻醉
當孩子該治療的蛀牙實在太多,讓孩子睡著一次處理完,的確是CP值較高的方法。近年來由於麻醉技術的進步,麻醉醫師使用標靶控制輸液幫浦(Target control infusion, TCI),透過靜脈注射,給予適當劑量的鎮靜藥物,將患者的麻醉深度控制在中度至重度鎮靜之間,以進行牙科治療。因為Propofol鎮靜藥物較少引起噁心與嘔吐,且治療後可以很快恢復清醒,如同睡覺一般,顧坊間稱為「舒眠麻醉」。
不過舒眠麻醉的麻醉費用,健保並沒有給付,又需要專業的麻醉醫護團隊全程照護,因此會需要一筆自費的麻醉費用。
且並非所有兒童皆適合接受舒眠麻醉,例如:嚴重的顱顏異常、複雜先天性心臟病、癲癇、呼吸道狹窄、或其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患者,皆不適合接受舒眠麻醉。一般健康兒童若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造成呼吸道阻塞時,亦暫時無法接受舒眠麻醉。
想進一步了解,可觀看我們的介紹影片:兒童牙科鎮靜麻醉:改善兒童看牙的恐懼問題
第四招 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比舒眠更深度的麻醉方式,一般患者到醫院接受手術,多半都是在全身麻醉下進行。首先讓孩子使用吸入性麻醉藥,等到進入深度麻醉後,麻醉醫師會從患者鼻腔放置氣管內管,持續供應吸入性麻醉藥及氧氣,維持一定的麻醉深度。等治療結束孩子甦醒後,會有一段較長的恢復時間,在家長的陪伴下觀察至狀況穩定,就可以返家休息。
年幼或極度不配合的兒童,且有全口多顆蛀牙者,若想在全身麻醉下進行牙齒治療,術前可由醫療院所代為向健保局申請麻醉費用部分補助。因此麻醉費用的負擔會比舒眠麻醉較少。
長庚牙科執行舒眠和全身麻醉方式,都是由專業麻醉團隊來進行麻醉相關程序。為求謹慎,患者於治療前後會需要來醫院數次:
1. 牙科門診先進行全口檢查及擬定治療計畫。
2. 基礎血液檢查(抽血)及會診麻醉科進行風險評估。
3. 於麻醉下完成牙科治療。
4. 術後一至二週回診,觀察口腔恢復情形。
以上二種麻醉方式可以節省分次治療所耗費的時間,也可以減少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的恐懼。建議選擇合法有經驗的麻醉團隊與兒童牙科醫師,經過事前審慎的評估、治療時的細心照護,以有效降低麻醉的風險。
孩子的牙齒治療不能等!乳牙的問題不處理,始終會對恆牙造成影響,遑論孩子要承受疼痛、發炎、沒辦法好好吃東西的後果。建議帶著孩子到兒童牙科檢查,和醫師討論出最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