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要預防蛀牙應該補充什麼營養素?吃鈣片還是吃氟錠?

三歲的妹妹被牙醫師檢查出了好幾顆蛀牙。跟醫師約好治療時間後,阿嬤很煩惱地說:這麼容易蛀牙,一定是鈣質補充不夠。我待會兒去藥局買盒鈣片給她補一補。

牙醫師說:阿嬤,牙齒脫鈣了不是吃鈣片來補充啦。真的要給牙齒維他命的話,我幫她塗個氟。

健保有補助塗氟,國小也發同意書問家長要不要讓孩子使用含氟漱口水。氟化物到底對預防蛀牙有什麼樣的作用呢?

氟化物到底是怎麼預防蛀牙的?

牙齒的結構的確是由鈣、磷等元素組成的。牙齒的結構在口腔環境中,是維持在一個平衡狀態:如果吃了甜食,過一段時間口腔的酸鹼值下降,這樣的酸性環境會讓蛀牙菌的活性大幅上升;蛀牙菌大量在牙齒表面聚集作用,造成齒質流失,稱為「去礦化」,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牙齒「脫鈣」。

但脫鈣並不是就沒救了。若口腔的酸鹼值可以回升,唾液中的鈣磷離子可能重新沈積在牙齒表面,進行「再礦化」的過程。若即時再礦化,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則蛀牙的過程就不會繼續惡化下去;但若「去礦化」的作用大於「再礦化」一段時間,齒質流失太多,就會看到牙齒表面真的形成一個蛀洞了。


那氟化物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在「再礦化」的過程中,若是氟離子進到到牙齒表面進行離子交換,所形成的一層氟磷灰石(fluorhydroxyapatite)晶體可說是牙齒新的保護膜,一旦形成了這層保護膜,當牙齒重新置身於酸性環境中,即使細菌在牙齒表面作用,也不容易破壞這層保護層,進而達到氟化物預防蛀牙的效果。

簡而言之!牙齒表面吸收了氟離子,形成表面保護層,就「比較」不容易再被蛀牙菌攻破了。另外氟離子本身也有抑制蛀牙菌活性的功效。當然如果你塗完氟,回家吃一堆甜食,又不刷牙培養大量蛀牙菌,那遲早還是會蛀牙的。

「既然氟化物這麼重要,我是不是去藥局買一罐氟的維他命給她吃呢?」一旁的媽媽問。

「藥局的確也有賣氟錠喔!醫院也可以開。不過氟化物的補充方式可以多管齊下呢。」

以下簡單介紹氟化物的補充方法包括:

較高濃度一次給予:包括牙醫專業塗氟、含氟漱口水

低濃度高頻率的給予:包括用含氟牙膏刷牙、吃氟錠、飲水加氟、食鹽加氟


飲水加氟?

世界上有些地區的水中,含有天然的氟離子,只是濃度各地不一。根據研究發現,只要飲水中的氟離子濃度達到1 ppm以上,就有顯著預防蛀牙的效果。也因此有些國家(或地區)政府會在自來水中直接添加氟化物。台灣在民國六十一年間曾經在南投中興新村試辦飲水加氟計畫,為期十二年,發現與未加氟地區相比,蛀牙率降低44%,可是因為爭議性較大後來中止此計畫。

氟錠該怎麼吃?

既然水中氟化物量不足,所以可以從飲食中添加,例如吃氟錠或食鹽加氟。市面上販售的氟錠分為二種劑量:每顆0.25毫克及每顆1毫克。建議服用的劑量,須參考當地水中氟離子濃度,以及孩童的年齡,以免攝取過多氟離子。(如下表)

基本上台灣飲水中氟離子低於0.3ppm,則3歲以下兒童每日可服用0.25毫克,3~6歲每日0.5毫克(0.25毫克吃二顆),6歲以上則直接吃1毫克每日一顆。吃的時候並不是直接吞下去,因為氟化物經由腸胃道吸收後,再分泌到牙齒表面的作用效果並不明顯;而是含在口中融化,則氟錠中的氟化物可以直接跟牙齒表面接觸。融化後吞下去,不需要再漱口喝水。

牙膏中也有氟化物?

另一種低劑量的使用方法也很常見,就是使用含氟牙膏。這算是便宜又有效的方法:用沾了牙膏的牙刷,直接刷在牙齒表面,雖然濃度不高,但卻是直接跟牙齒接觸。不過很多幼童的媽媽,會擔心孩子吞入太多牙膏,而特地去買氟濃度較低或不含氟的兒童牙膏;事實上兒童牙科醫學會建議,應使用含氟1000ppm以上的牙膏,預防蛀牙效果較好(可看牙膏後面成分說明),至於擔心過量的部分,可以用量來控制,建議三歲以下只要擠出一顆米粒大小,三歲以上一粒豌豆大小,刷完後若孩子年紀幼小不會漱口,則用紗布巾將牙齒上的牙膏擦乾淨即可。

食鹽中也可以添加氟化物

為了讓國人有更多飲食中接觸氟化物的機會,政府近幾年也參考其他國家做法,請台鹽公司生產含氟食鹽,在食鹽中添加氟化鈉或氟化鉀讓食鹽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氟化物。用這種方式,媽媽們可以自由決定是否到超市買含氟食鹽添加,只要不超過正常食鹽使用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日食用食鹽正常量5克),就可以在飲食中接觸到少量氟化物。

難道補鈣真的沒有用嗎?

其實的確有幫牙齒補充鈣離子的保健品,就是含CPP-ACP成分的潔牙慕斯(Tooth mousse)。CPP-ACP這種成分,是由墨爾本大學Reynolds教授等人研究團隊開發的CPP酪蛋白磷酸胜肽(牛奶蛋白質的分解物)及ACP非結晶型磷酸鹽之複合物。這種成份中含有高濃度的鈣磷離子,搭配上氟化物的使用,會讓牙齒表面產生再礦化反應時,可以及時補充曾流失的鈣和磷離子,並避免鈣磷離子輕易再流失。因產品價格較高,故建議較高蛀牙率者合併氟化物一起使用。因為是從乳蛋白中分解出來的,所以對乳蛋白過敏者不建議使用。


不要小看這些低濃度的接觸方式,因為含氟牙膏、吃氟錠、食鹽加氟都是每日會接觸到氟化物的方式,日積月累下來也有一定的效果!不過任何營養補給,過與不及都不好,就算綜合維他命吃太多也會過量,因此氟錠雖然有安全開關,還是要放在小朋友拿不到的地方,免得口味略甜的氟錠被小朋友開罐來吃掉大半.....

至於高濃度的補給方式,牙醫專業塗氟,以及國小含氟漱口水計畫,我們在下一篇中仔細說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OS! 小朋友牙齒撞到了,該怎麼辦?(乳牙篇)

「醫生!我家三歲的弟弟剛剛在浴室跌倒,撞到地板,牙齒流血了!該怎麼辦?」 「現在牙齒的狀況如何呢?」 「我在網路上搜尋了緊急處理方式,把掉下來的牙齒泡進冰牛奶裡了。在這裡!」 「嗯~爸爸你的緊急應變能力不錯。不過,這是恆牙脫落時的處理方法。乳牙撞掉了脫落,處理方式不是這樣喔。」 乳牙與恆牙的外傷處理方式不同 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簡述了恆牙外傷的處理方式(可參閱 恆牙的外傷處理 )。牙齒外傷受撞擊的多半以上門牙為主,若是整顆牙齒脫落,恆牙建議先植回原位,後續再做追蹤處理。牙根外面其實包覆了一層牙周膜,如果可以保留這層牙周膜的細胞活性,植回牙齒的預後會比較好,所以從牙齒脫落,到讓牙醫師植回原位,中間的這段時間,會建議將牙齒浸泡在與牙周膜細胞等張的溶液中,其中冰牛奶就是最容易取得的溶液。 但是植回的牙齒,在兒童和成人會有不同的發展;由於脫落時牙周膜可能會受損,或是滯留在外面的時間太久才種回,或者是沒有浸泡在合適的溶液中,都可能導致牙周膜後續壞死,牙齒就會直接跟齒槽骨沾黏在一起,此時若牙醫師用器械敲擊牙齒,會發出比正常牙齒較鈍的金屬聲。成人的恆齒沾黏仍可以使用很久的時間,但對於還在發育的兒童來說,命運就大不同了。旁邊未受傷的牙齒,因為有健康的牙周膜,牙齒會隨著齒槽骨的生長發育而持續移動;但牙周膜壞死的受傷牙齒,則會一直留在原地,不會隨著齒槽骨的長高而移動,過了半年一年,此顆牙齒將會比旁邊的牙齒要來得矮一個頭! 這種狀況如果發生在恆牙,牙醫師會用很多複雜的方式去處理;但是乳牙若發生沾黏,則可能影響下方恆齒的萌發,甚至沾黏部位的齒槽骨可能會凹陷!這時就要搬出兒童牙科最重要的原則: 「乳牙的保留雖然重要,但一切要以不傷害恆牙為原則。」 筆者遇過這樣的案例:四歲帥氣的弟弟,媽媽帶來看診時已是乳門牙外傷後二週。撞到脫落的第一時間,媽媽將牙齒泡在冰牛奶中,立即帶到附近的牙醫診所植回;二週後回診狀況一切良好,診所醫師建議到長庚兒童牙科進行後續根管治療(畢竟牙齒整顆脫落,牙神經應該失去活性了)。筆者看到時,牙齒已變得相當牢固,雖告知家長乳牙脫落其實不建議植回,但大人們也沒有勇氣再把植回的牙齒拔掉,因此先做了根管治療,整個過程弟弟都展現了無比的勇氣!當時提醒媽媽這顆牙齒會有沾黏的風險,因此約了一個月回來觀察。一個月後帥氣弟弟沒出現,原本以為牙齒很幸運地沒有問題了,結果二個月後又被媽媽帶回來,果...

乳牙不是會換牙嗎?為什麼要抽神經做假牙?

         這是來到兒童牙科的父母,最常問的問題之一。     乳牙的確是會換牙沒錯。可是蛀牙蛀到神經,漸漸就會牙齒疼痛、牙齦膿腫,處理的方式就是需要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這件事情不管是在乳牙還是恆牙,都可能會發生。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在問:     「難道不能不做根管治療,撐到乳牙換牙的時候嗎?」     上門牙換牙大約是發生在國小一二年級,後臼齒則要等到國小四五年級才會換牙。小患者現在才幼稚園中班,牙齦都腫起來了,只靠吃藥消腫而不處理,並不是長久之計。 事實上,乳牙的牙神經,對於疼痛的敏感度較低,臨床上常看到小朋友牙齦腫一包,甚至感染嚴重到臉腫起來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詢問小朋友會不會痛?得到的答案還是不會。因此 孩子有沒有喊牙痛 ,並不能作為是否蛀到神經的唯一證據,兒童牙科醫師會根據X光片上蛀牙的深度、牙齒是否搖晃、牙齦是否膿腫,或者實際移除蛀牙後的發現,綜合診斷,確認蛀牙是否蛀到神經,導致牙髓發炎。 因牙齒感染導致牙齦膿腫 因牙齒感染造成左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乳牙神經抽掉了,以後換牙是否就沒有牙神經了?」     這個家長大可放心,乳牙的牙神經只有分布在乳牙內,並不會影響之後生長的恆牙。根管治療顧名思義,就是將牙神經管道(根管)內,發炎的牙髓組織和細菌,用細小的根管銼伸進去刷洗清理乾淨,以免繼續發炎或疼痛(用奶瓶刷伸進去把奶瓶刷乾淨的概念)。清理完畢後,也會用藥劑充填整個根管,以免細菌再次滋生。由於乳牙的牙根較短,充填方式也較簡單,因此大多可以當次完成,不用像恆牙的臼齒要花二三次約診時間。反倒是有些患者逃避根管治療,等到一二年後疼痛不已才要處理,牙神經發炎久了,可能造成乳牙牙根吸收,就無法保留必須拔除;甚至發炎影響到下方正在發育的恆牙牙胚,導致日後恆牙長出來,表面有缺損及斑點,更加得不償失。 另外,乳牙的蛀牙若不處理,牙齒愈蛀愈小,甚至遭到拔除,旁邊的牙齒將會移動傾倒過來;等到數年後下方的恆齒萌出,已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會造成嚴重的齒列不整。     「抽神經抽完,補起來不行嗎?為什麼還需要做牙套?」     通常蛀牙會蛀到神經,蛀洞本身就較寬較大,若要把根管徹底...

乳牙什麼時候會換牙?換牙時應該注意什麼?

 幼稚園中班的小傑被媽媽帶來看牙齒,因為最近覺得下面門牙咬東西會痛。看起來沒有蛀牙,讓小傑去照X光片後,牙醫師發現下門牙牙根變得很短,下方恆齒牙胚慢慢靠近: 「媽媽,小傑快要換牙了!你看牙齒已經開始搖晃,應該是咬東西的時候牙齒搖晃,感覺有點不舒服。」 「什麼?他才中班就要換牙了?會不會太早啊?既然都要換牙了,後面乳臼齒的蛀牙可以不要處理,等它換牙嗎?」 「不行喔,換後面的臼齒,可是要等到國小四五年級呢。」 乳牙的換牙時間與順序 恭喜各位媽媽,小朋友的生長發育,又要進入新的階段:換牙。其實從寶寶出生後不久,不只是乳牙發育萌出,恆牙的牙胚也開始慢慢在顎骨中成形;最早發育的是門牙和恆牙第一大臼齒,其他犬齒、小臼齒也隨後陸續形成。所以在幫幼稚園小朋友照牙齒X光時,就會在乳牙下方看見恆齒牙胚慢慢生成中。 但是要等到乳牙20顆全部都換完,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約莫從六歲左右換下門牙,持續到11、12歲左右,上方犬齒才換牙完成,可說是大部分國小階段,都陸陸續續在換牙。(如下圖) 但是乳牙只有20顆,恆牙卻有32顆這麼多?原來在乳牙的後方,還會再萌發三顆臼齒,分別是恆牙第一大臼齒(6~7歲)、第二大臼齒(12~13歲),以及第三大臼齒,也就是智齒(17-21歲)。 所以常常看到,幼稚園大班的小朋友,門牙才在搖動,恆牙第一大臼齒卻早已從後方默默萌發出來了。因為這顆是沒有掉乳牙,就萌發出來的,很多家長都沒有注意到呢! 但也因為家長不知道是恆牙,小朋友又沒有認真刷到最後一顆牙,常常長出來頭二三年,蛀牙就發展得很快速;甚至在幫成人口腔健檢時,發現不少成人都沒有第一大臼齒,多半是小時候蛀得太嚴重而遭到拔除。也因此近十年國健局開始補助恆牙第一大臼齒施作窩溝封填劑,以降低恆牙第一大臼齒的蛀牙罹患率。(參見 恆牙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劑 ) 恆牙第一大臼齒從尚未治療的乳臼齒後方長出來了 乳牙搖動了,需不需要找牙醫師拔除? 由於下顎門牙的恆牙,萌發之前在齒槽骨中的位置,原本就比乳門牙的牙根還偏向舌頭側,因此不少孩子會被觀察到,新的門牙從舊牙內側長出來了,但乳門牙還未脫落的情形。無論是牙齒生長空間足夠與否,都可能會發生此情形。但根據研究指出,大部分延遲脫落的乳門牙,最終都還是會脫落,並且脫落後,新萌發的恆門牙受到舌頭和嘴唇力量平衡的影響,還是會移動到較正常的位置。但如果搖動的乳牙已有發炎不適的情形,...